巴黎奧運 │ 奧運跳水8大迷思拆解:點解選手上岸要即沖身?隨身必備1小物可能是獲獎關鍵?原來與健康有重要關係
巴黎奧運進行得如火如荼,很多港人不惜「捱更抵夜」,都要支持香港運動員出戰,比賽精彩又緊張。早前英國跳水王子戴利(Tom Daley)便為了兒子重投體壇,更獲得銀牌。在觀看跳水比賽時,身為觀眾不時會發現場內有很多奇特設備和運動員的習慣,原來跳水運動員上岸後沖身可能是奪獎關鍵!以下將會一一揭曉!
上岸後沖身為保溫
綜合外媒報道,跳水選手通常在完成比賽後會到沖身區沖水,甚至有些會浸在熱池裏面,到底為甚麼跳水選手明明已經全身濕透,上水後仍要沖身或浸泡身體?正如觀眾可見,一般跳水運動員穿著的泳衣或泳褲遮蔽身體的面積很小。根據國際規範,跳水泳池的水溫,不能低於華氏78.8度(約攝氏26度)。
故此,當跳水運動員從池中上來,泳池的溫度和室溫之間的溫差會讓全身濕透的運動員感到不適,有可能會導致他們肌肉過度緊繃或抽筋,也有可能會影響他們快速地做出準確又高難度的跳水動作。為了避免他們會因為身體不適而影響跳水表現,故此當跳水運動員在等候下一輪比賽開始期間,會透過淋浴和浸在暖水池裏面保持肌肉溫暖和柔軟,同時緩和緊張感。
小毛巾吸水防跣手
此外,不少跳水運動員身上必備小毛巾,這塊小毛巾與一般抹身毛巾不同,是由高度吸水的布料「chamois」製成,吸水力較強,幫助他們更快抹乾身體,一方面能夠有效調節運動員的體溫,同時可以讓他們盡可能保持乾燥,好讓他們在比賽時能夠抓緊雙腿,減低因手滑而失誤的風險。
8大奧運冷知識
奧運8大迷思
1. 體操
體操選手比賽前會手摸白粉
● 白粉大多是鎂粉,有吸汗用途
● 防手汗,增加手掌與器材之間的磨擦力,防止跌下
● 些選手會用蜜糖或小熊軟糖黏住器材。
2. 高低槓
高低槓比賽時教練會站近運動員
● 保護運動員
● 如果運動員失誤跌下,能夠接住運動員
● 上槓的跳板是由教練搬走
3. 跳水
游泳池兩旁設噴水水柱
● 讓運動員知道水面的位置
● 以判斷自己和水面的距離
● 從而調整或改變動作
4. 跳水
跳水運動員每次跳水後沖身
● 因池水和室溫溫差太大
● 選手沖身是用來保持身體肌肉放鬆和溫暖
● 避免影響比賽表現
● 有些選手甚至會浸泡在暖水池裏面,等候下一輪比賽
5. 跳水
身上必備一條小毛巾
● 是快乾毛巾,用來吸乾他們身上的水分
● 一方面可以避免運動員因長時間濕身而著涼;另一方面用來防止「跣手」
6. 游水/田徑
大熱運動員被安排靠中間賽道
● 賽道是根據以往成績而分配
● 成績最好會被編排到近中間位置
● 成績次佳或第3的泳手會被分配到4線左右
● 優勢:減少被旁邊泳手前進造成的波浪影響
● 最旁邊的兩個泳手最受影響
7. 運動員會吹球或手觸球枱
● 吹球:保持乒乓球乾燥,增加球和球拍之間的摩擦;
● 手觸球枱為了抹走滴在上面的汗水,避免甩手或比賽時失誤
8. 傳統
● 得獎運動員輕咬獎牌
● 過往獲獎運動員會以牙輕咬金牌,以測試其眞實成分,因越純的黃金會越軟身,便會越易在獎牌上留下牙齒印
● 成為傳統至今仍會被要求這個姿勢拍照
Comment
暫無回應